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升华感应加热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传递热感应行业价值咨询

汽车零件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应用

  感应热处理技术是一项高效、节能、环保的热处理技术,符合现代工业生产的3S和3C标准(sure可靠、safe安全、saving节约及cool低温、clean安静),几十年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汽车生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一般炉内整体加热热处理相比较,感应热处理具有以下特点:   1.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只对零件表面或局部加热,实施表面或局部强化,因此是一种节能热处理技术。   2.生产过程无污染,是清洁热处理。   3.感应加热时间短,速度快,有利于淬火组织的细化,获得耐磨性、抗扭弯曲疲劳性能俱佳的强化效果。   4.感应淬火装置可以方便安装在流水生产线上,便于生产管理,减少了物流成本。   5.感应淬火生产线节拍快、效果高,能够实现完全自动化。   我公司长期与国外一些著名的感应热处理设备厂家(如美国Inductheat公司,日本电气兴业公司,意大利SAET公司,美国Fluxtrol公司等)保持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关系。公司产品履盖国内众多大中型企业及外资企业,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汽集团、宝钢集团、三一集团、万向集团、奇瑞汽车公司、龙工集团、卡特彼勒、德尔福、一拖集团等,并与徐工集团罗特爱德长期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还先后出口到日本、意大利、泰国、澳大利亚、巴西、约旦、台湾、印尼等国家(地区)。   感应热处理技术在汽车工业中主要应用在销轴类零件、凸轮轴、减震器杆、变速叉轴、半轴、曲轴、转向节、钟形壳内腔等加工生产线。下面介绍几种我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典型汽车零件感应淬火设备:   一、全自动曲轴淬火机床   该设备采用功率分配、独立悬挂、缓冲进给、旋转准停等新技术工作时只要将曲轴放在机床的上料位,设备自动完成全部淬火加工,不需要人为干涉,可以准确、可靠、高效的完成曲轴淬火。   二、凸轮桃片淬火机床:该设备采用转盘式结构,转盘上设置多个工位。机床能够自动上、下料,进行各种淬火动作时不需人工干预,自动完成。淬火工位和回火工位感应器可实现快速换型。   三、轮毂轴承双工位淬火设备   机床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数控系统可存储大量淬火程序,以备用户随时调用,两个工位相对独立互不影响。机床具备手动和自动功能,手动和自动操作互锁。电源采用IGBT晶体管为逆变器件其频率范围可覆盖中频及超音频,无需对电源机型做任何调整。即能在额定范围内任一频率下工作,可以满足多种工艺要求,因此它既可适应大批量自动化作业,又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具有效率高、体积小、传输距离长、负载匹配简单,寿命长等特点。   四、TJ/CVJ双塔数控淬火机床   此设备采用双塔双工位形式,人工上下料,双工位交替淬火处理,具有生产节拍快、淬应层深稳定、可靠性好等优点。设备开机预热时间短,两个工位各设置一个控制柜,每个控制柜内各设置一台伺服数控系统分别控制各工位时序动作。机床控制柜进行密封处理,加装有电控箱用空调,能够进行温度湿度调节。   五、CVJ/TJ感应淬火自动线   整套设备为自动线形式,前端人工上料,送料、淬火所需各种动作及下料自动完成。对CVJ/TJ内腔淬火时,夹持尾杆(自动完成),口朝下,工件升降连续扫描/同时加热淬火,外部带辅助喷液,工件淬火时旋转/不旋转;加工尾杆时,口朝下,工件升降连续扫描/同时加热淬火,工件淬火时旋转。   电源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技术,模块化安装结构,实现整流、逆变、检测和显示的全数字化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适应能力强和系统稳定可靠等优点;   六、中间轴双塔四轴感应淬火设备   机床为双塔四轴型,双塔动作交叉完成,两个淬火工位均可以独立设置运动及各种感应加热参数,具有连续淬火、同时淬火等加工方式,淬火时均采用工件移动方式。   七、淬火质量监控系统   我公司所生产的所有设备均安装有淬火质量监控系统,其具有设备监控、故障诊断、参数记录及零件返修等功能。可实时监视并上传现场数据并且可以做到数据可追溯。对淬火液、冷却水的温度、压力、流量通过传感器进行显示、控制和报警。通过信号采集,处理、反馈对电源输出的能量(即千瓦秒)、电压、电流及工况进行监视和控制,判别淬火零件是否合格。全面记录、存储各个零件淬火工艺参数,即生产数据(生产时间、生产班次、数量等)以备查询或打印。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需求量急剧增加。为我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紧抓契机,针对汽车用户对设备高精度、高质量及高工艺适应性等要求。我们在淬火机床的数控技术、计算机及精密机械传动技术的应用,电源方面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功率元器件的开发、精密感应器的制造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我司加工生产的轮毂轴承双工位淬火设备具有效率高、体积小、传输距离长、负载匹配简单,寿命长等特点。在业内具有很好的声誉,订货量暂居首位。   国内首台凸轮桃片淬火机床由我司研制和生产并交付用户。第二台凸轮桃片自动淬火生产线正在制作中。   我司制作的TJ/CVJ双塔数控淬火机床具有生产节拍快、淬应层深稳定、可靠性好、外观适应性等优点。   总而言之,我司的技术方面相对同行业来说,功能先进,性价比也比同行业高,质量有保证。我司的售后也是充分本着'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的原则,让用户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合作过程中,我们和用户相互信赖、互利共赢,共同开拓新局面,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快来加入到升华感应辐射的热处理感应圈中吧!在这里您总能感受到思维灵动的脉搏,总能收获不期而遇的惊喜,不要再犹豫了,我们等待您的加入哦。

2015-06-27

我国高端机床发展任重道远

  近日,工信部援引美国咨询机构Gardner统计,在世界机床消费市场上,2014年我国机床出口额33亿美元,仅占世界机床消费总额不足5%;而日本和德国均占比10%以上。与此同时,国内急需的高中档数控机床有相当部分依赖进口,如汽车领域进口装备占比超过40%。我国高端机床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日前,《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其中提出要加强前瞻部署和关键技术突破,积极谋划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提高国际分工层次和话语权。   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一个国家的机床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衡量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主要原因是其对于一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具有“锚定”作用: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制造业价值生成的基础和产业跃升的支点,是基础制造能力构成的核心,唯有拥有坚实的基础制造能力,才有可能生产出先进的装备产品,从而实现高价值产品的生产。   但是,工信部相关负责人称,我国机床行业虽在世界机床工业体系和全球机床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仍然不能算作机床强国。与世界机床强国相比,我国机床行业仍具有一定差距,尤其表现在中高档机床竞争力不强。   除了国际竞争力不强,国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发展亟待加强。目前国产机床功能部件无论从品种、数量、档次上都不能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国产中档配套功能部件市场占有率仍有待提升;高档产品较大程度上依靠进口。   另外,我国机床产业发展压力居高不下。根据美国Gardner公司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机床消费金额为753亿美元,较2013年仅增长0.3%,全球机床生产连续三年下滑,2014年全球机床产值为812亿美元,较2013年下滑3.1%,中国数控机床行业也持续承压运行,整体处于下行区间。2014年,国内金属加工机床产量同比下降2%。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对于进口机床的需求不降反升,2014年,机床工具进口总额177.8亿美元,同比增加10.8%。   “这说明国内机床行业难以满足企业高端需求,国内机床行业承受着周期性压力和结构性压力的双重叠加,亟待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2015-06-10

我国感应加热领域的泰斗--沈庆通

  在网上看到评价我们公司教授级高工沈工的文章,由不得的产生出一种骄傲感和集体荣誉感,为我们升华有这样务实、无私的长辈感到无比自豪。以下节选自《金属加工》的一篇文章:   沈庆通,我国感应加热领域的泰斗,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和技术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基础制造工艺,国家工业之根本,装备制造业之核心,其从业人员的面孔在机器转动的长河中匆忙闪过,远没有如此令人印象深刻。为传颂属于此行业的智慧与情怀,《金属加工》热加工特推出新栏目“机械工人”,述说那些有关激情、有关责任、有关感动的故事。   没有鲜花与掌声,我们是最忠实的倾听者,所有钦佩与祝福在无声中流淌;无需诺言或仪式,把热情洋溢在铁屑与轰鸣中,也许若干年后我就成了他……   本期为您讲述我国感应加热领域的泰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庆通。   在洛阳高新升华感应加热有限公司,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虽然年迈,但精神抖擞。上班的时候,他不是在办公室计算机旁忙于案头工作,就是在会议室的长桌旁参加技术方案讨论。作为公司原总工程师和技术总监,他一直是公司的灵魂、领导的参谋、技术人员的恩师与益友。他就是我国感应加热领域的泰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庆通。   我国感应加热领域的泰斗沈庆通   我与沈老的相识也是源于感应加热。20世纪60年代,沈老担任导师,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培训阿尔巴尼亚实习生,我们共同把原来学习机械工艺的工程师培养成了阿尔巴尼亚最大机械制造厂的热处理领军人。后来,我们又一起接待了俄罗斯感应加热专家К.З.舍佩利亚科夫斯基教授,美籍俄罗斯人B.C.涅姆科夫博士,以及FLUXTROL公司Robert.S.鲁芬尼总经理。在感应热处理领域,我们一起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在长期的合作与交往中,我见证了沈老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积极开朗的生活态度,从沈老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令我受益匪浅。   沈老出生于1930年2月,浙江省平湖市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从离开校门的第一天起,他就满怀热情地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听到国家要建造汽车制造厂时,沈老写信给相关部门,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毅然加入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大军。他刚到汽车厂,接受的任务是参加筹建工具热处理车间,并被任命为高周波淬火负责人。高周波淬火在当时是一门新的热处理技术,刚从苏联引进了新设备与新工艺,一切都要从头学。通过培训与自学,沈老很快掌握了设备使用与工艺,完成了由当时一机部汽车局下发的“部属各厂使用高周波电流感应加热技术文件”的校对任务。1956年,在进口专用感应淬火装置未到达前,他在通用淬火设备上,用自己设计的感应器处理了第一批底盘高频淬火件,为解放牌汽车的顺利投产做出了贡献。后来,沈老与前苏联专家П.А.兰金一起调试进口高、中频电源,以及第一批汽车感应淬火件的工艺,较快掌握了这门新技术。   随着国家建设的推进,建设拖拉机厂的项目也提上了日程。刚刚在长春参与制造第一台解放牌汽车的沈老,又转身来到洛阳,参加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试制。当时一拖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他负责开办培训班,编写第一本高频热处理讲义,与前苏联高频电流研究院专家П.Б.萨莫伊洛夫等一起进行各分厂感应加热设备与工艺的调试,完成了全部拖拉机高频淬火件的试生产。此外,他还到北京等地为拖拉机厂订购的非标感应加热设备解决技术难题。   1980年,由农机部组团,沈老曾赴意大利菲亚特公司所属工厂考察拖拉机零件热处理工艺与装备。1985年,又亲赴德国AEG-Elotherm公司验收曲轴淬火机成套装备。沈老对进口淬火机床感应器的结构与性能有较深的研究,曾任全国感应加热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热处理协会工艺装备委员会委员,迄今仍然担任着《热处理》杂志编委会的高级顾问。1990年以来,沈老潜心研究国内外感应加热新工艺和新装备,致力于进口感应器的国产化,并带领公司职工自行设计和制造了具有中国风格的大型曲轴感应器、CVJ(等速联轴节)感应器等。   沈老一生从事感应加热装备与工艺的研究,曾主持完成了多台肩轴类零件感应淬火、淬火机床测速装置以及多种援外淬火机床设计等课题。1990年,沈老编著的《感应热处理问答》出版,因其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得到了众多一线热处理人员的青睐。2008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专著《现代感应热处理技术》,在国内热处理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特别是为了满足一线感应热处理工作者的需求,沈老凭借其超人的毅力,克服了年老多病、视力下降等诸多困难,最终完成了含有300多张插图、近20万字的第三本书稿《感应热处理300问》。他曾经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其中影响较大的文章有:《感应热处理的节能途径》、《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感应器设计与制造的新发展》、《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与思考》等。特别是刊登在2010年第5期《热处理》的《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与思考》一文,应俄罗斯《感应加热》杂志的要求,被译成俄文在国外发表。   如今,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沈老,依然在为其钟爱的感应加热事业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我们衷心祝愿沈老健康长寿,期待他发出更大的光和热,谱写出更为壮丽的人生篇章

2015-05-23

首页上一页11121314151617下一页末页本页 9 166 14/19本页从 118-126

TOP

QQ客服

188-388-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