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满中秋 阖家团圆
发布时间:2021-09-16点击:2110
清风为翼,星月相随。
9月21日,我们迎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
古人用夏历,称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八月十五恰在“三秋”正中,也便有了“中秋”的称谓。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半人间,家家团圆。”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也是思念的节日。
一年一度,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同观一片晴空,同赏一轮满月,同拥一个中秋,表达着对生活的热情,对亲人的思念,对明天的期盼。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当一轮明月,如同白鸽徐徐翔落,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在追寻团聚的欢乐。
他们品尝着香甜的月饼,闲聊着琐碎的家常,在月光的皎洁之中,回溯历史,团圆今朝,亦寄情未来……
历史与起源
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起源和风俗。
中秋节是一个经过时间演变形成的节日,曾经有过很多称谓。
比如月夕、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等。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月亮崇拜。
上古时代的人们认为,月亮是女性之神,代表着收获,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叫嫦娥的女神住在月亮上,永恒地俯瞰大地。
“秋暮夕月”,收获之后,人们设香案,摆祭品,迎寒,拜祭,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但“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却是在《周礼》中。
《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意思是说,每年秋季赐给高龄老人粥喝。从这人性化的记述中,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挚诚。
中秋节”被正式确定下来是在唐代。
《唐书·太宗记》曾经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唐玄宗时期逐步盛行民间。
唐玄宗酷爱音乐,曾经招募梨园弟子三千,亲自教授宫廷音乐。
因为痴迷,他做了一个神游月宫的梦,写出了霓裳羽衣曲。自此民间月下过节逐步成为习俗。
宋元时期,中秋节开始盛行,到明清逐步发展成为和元旦、春节一样盛大的节日,甚至还出现了具有节日标识性的月饼。
苏轼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人们用月饼祭月、赏月、拜月,佐以赏桂花、饮桂花酒成为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坚守与传承
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一年团圆夜。
“人间天上,佳期胜赏,共度良宵。”
但每年的中秋,都有数不尽的遗憾,错失团圆。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往返不易,不得不为事业打拼漂泊异乡,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不能擅离职守……
有多少团圆就有多少分离,有多少欢聚就有多少孤独。
但是时光改变,传统与传承从未走远。
岁月流转,坚守与相守依然还在。
所有的念念不忘,都是团圆一场。
升华感应祝福你,花好月圆,合家幸福!